滑板是一項展示個人技巧和富有冒險精神的街頭運動,“不看滑板比賽,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想象力的極限”,這句話很好地闡釋了滑板作為奧運新興項目的魅力。
但是隨性恣意的滑板少年們,要玩出高水平,靠的是國家支撐體系建設的進步。
5月下旬,十五運會滑板項目資格賽(第一站)在湖北武漢舉行,來自全國20個省市的運動員在男、女街式和男、女碗池四個項目上一決高低。
四年一屆的全運會是國內最重要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,各省市異常重視,均派出最強陣容參賽。
歷時兩天鏖戰,隨著東道主選手詹何以94.20的高分完成最后一輪(switch heel fs board),十五運會滑板項目資格賽(第一站)落下帷幕,詹何也以27.37分的優勢奪冠(最終得分261.4)。廣東省代表隊潘家杰(234.03)、陜西省代表隊田佳興(233.16)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。
從整體看,比賽反映了近年來各地“八仙過海”培養滑板人才的成果,舉國體制下的競技人才培養體系和社會力量多元并進,中國滑板人才不斷涌現。
有兩股社會力量尤其值得重視。一是社會力量主辦的各類滑板賽事活動以及中國輪滑協會主辦、社會力量參與的滑板賽事,其中,中國滑板街頭巡回賽是后者的代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十五運會滑板項目資格賽(第一站)男子街式項目位列前三的潘家杰和田佳興,以及四至八名中的郭嘉輝、馬梓涵和高群翔,都是2024街頭巡回賽的優勝者。潘家杰是深圳站冠軍,田佳興是北京站和總決賽(廣州從化)冠軍,馬梓涵是寧津站亞軍和北京站季軍,郭嘉輝是深圳站亞軍,高群翔是總決賽(廣州從化)季軍。
街頭賽的根基在街頭,賽事和城市商圈之間已形成良性互動。各大城市標志性商業廣場成為滑板比賽的主場,刺激的滑板比賽,不僅吸引滑板愛好者積極參與,也塑造著商圈的潮流調性;而商圈對滑板比賽的鼓勵和支持,催生出更多的滑板家庭和滑板少年。這樣的“雙向奔赴”,使滑板運動的影響力無限放大。
另一股社會力量就是滑板項目的贊助商。在大環境相對下行的情況下,為什么滑板這邊贊助市場風景獨好?
當然跟杭州亞運會上3金2銀2銅的“小衛星”和巴黎奧運會上的第四名有關,但也不盡然,因為中國人保這樣長情的合作伙伴,更看重社會責任,以及滑板運動與自身品牌潮流化、年輕化訴求的契合,至于競技成績,則是居次的考量。“現在在幾乎所有滑板比賽現場,都能看到中國人保的logo和人保服務團隊,這是令我們從業者為之驕傲的事情,這也是一種國家力量對項目的支持,讓我們更有信心。”來自深圳的一個滑板企業的投資人說。 “從我的角度理解,品牌的贊助行為,事實上是對項目價值的認同,滑板是一種積極的釋放,更是一種人生態度,鼓勵年輕人勇敢追夢,無畏挑戰,這是應該贊同的方向。”
中國人保是世界500強企業,2023年7月起即悄然入局滑板。這家中國保險業“頭雁”是2008年奧運會和2022年冬奧會的中國唯一“雙奧保險企業”,同時也是2025年十五運會和成都世運會官方合作伙伴。此前的代言對象包括谷愛凌、楊倩這樣的奧運頂流,以及跟自身車險業務密切相關的F1賽車手周冠宇等。并且在競爭對手重注三大球的局勢下,毅然選擇進軍滑板(以及輪滑),將品牌基因植入“Z世代”人群,不得不說是一個暢想未來的優秀解決方案。
放眼世界,滑板作為新的奧運會永久項目,代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未來發展方向,這種變化帶來的直接效應是,社會力量要跟年輕人一起深度塑造未來。心態的變化,是時代變化的折射,也是品牌地位的反映。
與其他項目相比,滑板運動更體現個性、熱愛和無畏向前,一個參賽無需佩戴號碼布的項目,一個不設規定動作的項目,在中國人解決了溫飽,具備更雄厚的物質基礎,對“未來”充滿無限好奇和想象力的時候,滑板運動更能隱喻我們對生活的追求。
街頭與競技賽場良性互動,兩股社會力量共同加持
滑板是一項展示個人技巧和富有冒險精神的街頭運動,“不看滑板比賽,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想象力的極限”,這句話很好地闡釋了滑板作為奧運新興項目的魅力。
但是隨性恣意的滑板少年們,要玩出高水平,靠的是國家支撐體系建設的進步。
5月下旬,十五運會滑板項目資格賽(第一站)在湖北武漢舉行,來自全國20個省市的運動員在男、女街式和男、女碗池四個項目上一決高低。
四年一屆的全運會是國內最重要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,各省市異常重視,均派出最強陣容參賽。
歷時兩天鏖戰,隨著東道主選手詹何以94.20的高分完成最后一輪(switch heel fs board),十五運會滑板項目資格賽(第一站)落下帷幕,詹何也以27.37分的優勢奪冠(最終得分261.4)。廣東省代表隊潘家杰(234.03)、陜西省代表隊田佳興(233.16)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。
從整體看,比賽反映了近年來各地“八仙過海”培養滑板人才的成果,舉國體制下的競技人才培養體系和社會力量多元并進,中國滑板人才不斷涌現。
有兩股社會力量尤其值得重視。一是社會力量主辦的各類滑板賽事活動以及中國輪滑協會主辦、社會力量參與的滑板賽事,其中,中國滑板街頭巡回賽是后者的代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十五運會滑板項目資格賽(第一站)男子街式項目位列前三的潘家杰和田佳興,以及四至八名中的郭嘉輝、馬梓涵和高群翔,都是2024街頭巡回賽的優勝者。潘家杰是深圳站冠軍,田佳興是北京站和總決賽(廣州從化)冠軍,馬梓涵是寧津站亞軍和北京站季軍,郭嘉輝是深圳站亞軍,高群翔是總決賽(廣州從化)季軍。
街頭賽的根基在街頭,賽事和城市商圈之間已形成良性互動。各大城市標志性商業廣場成為滑板比賽的主場,刺激的滑板比賽,不僅吸引滑板愛好者積極參與,也塑造著商圈的潮流調性;而商圈對滑板比賽的鼓勵和支持,催生出更多的滑板家庭和滑板少年。這樣的“雙向奔赴”,使滑板運動的影響力無限放大。
另一股社會力量就是滑板項目的贊助商。在大環境相對下行的情況下,為什么滑板這邊贊助市場風景獨好?
當然跟杭州亞運會上3金2銀2銅的“小衛星”和巴黎奧運會上的第四名有關,但也不盡然,因為中國人保這樣長情的合作伙伴,更看重社會責任,以及滑板運動與自身品牌潮流化、年輕化訴求的契合,至于競技成績,則是居次的考量。“現在在幾乎所有滑板比賽現場,都能看到中國人保的logo和人保服務團隊,這是令我們從業者為之驕傲的事情,這也是一種國家力量對項目的支持,讓我們更有信心。”來自深圳的一個滑板企業的投資人說。 “從我的角度理解,品牌的贊助行為,事實上是對項目價值的認同,滑板是一種積極的釋放,更是一種人生態度,鼓勵年輕人勇敢追夢,無畏挑戰,這是應該贊同的方向。”
中國人保是世界500強企業,2023年7月起即悄然入局滑板。這家中國保險業“頭雁”是2008年奧運會和2022年冬奧會的中國唯一“雙奧保險企業”,同時也是2025年十五運會和成都世運會官方合作伙伴。此前的代言對象包括谷愛凌、楊倩這樣的奧運頂流,以及跟自身車險業務密切相關的F1賽車手周冠宇等。并且在競爭對手重注三大球的局勢下,毅然選擇進軍滑板(以及輪滑),將品牌基因植入“Z世代”人群,不得不說是一個暢想未來的優秀解決方案。
放眼世界,滑板作為新的奧運會永久項目,代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未來發展方向,這種變化帶來的直接效應是,社會力量要跟年輕人一起深度塑造未來。心態的變化,是時代變化的折射,也是品牌地位的反映。
與其他項目相比,滑板運動更體現個性、熱愛和無畏向前,一個參賽無需佩戴號碼布的項目,一個不設規定動作的項目,在中國人解決了溫飽,具備更雄厚的物質基礎,對“未來”充滿無限好奇和想象力的時候,滑板運動更能隱喻我們對生活的追求。
社會力量與舉國體制良性互動,不僅將使中國滑板逐步“搶回街道”,還將更快速搶占奧運的主舞臺。時代在等待崔宸曦、曾文蕙、朱沅鈴、鄭好好們繼續放大招,而他們都將從“街頭”起步。